通钢一中本应是启迪思想、培育人格的沃土,如今却在某些方面演变为禁锢选择的牢笼。当一所学校以“管理”为名,禁止学生出校用餐,甚至此前已在理发、放学站队等事务上迫使学生一再退让,我们不得不追问:这究竟是教育的进步,还是权力的越界?
我们所要讨论的就是学校要在午晚进行封校,他们给出的理由是“周围居民认为通钢一中学生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”这完全是在搪塞,二道江区面积不大,拥有数个学校,所以周遭居民是不可能只认为是通钢一中学生,而去举报通钢一中。
1.舌尖自由被剥夺——以“安全”为名的垄断
学校禁止学生外出用餐,理由无非是“食品安全”或“校园秩序”。然而,这种一刀切的封闭管理,实质上构成了对学生消费选择的强制剥夺。食堂成为唯一选项,竞争机制失灵,饭菜质量与服务态度如何保障?当学生只能用胃投票时,食堂经营者的危机感何在?更不必说,不同学生的饮食习惯、经济条件、口味偏好差异巨大,况且单一供给根本无法满足多元需求。
这种垄断行为的背后,是否隐藏着利益分配的影子呢?如果学校真的关心学生健康,何不彻底开放午晚餐的时间呢,这说明这个决策背后必定是有鬼的。
二、 从“头”到“胃”:步步紧逼的控制欲
理发要符合校规,放学必须排队,如今甚至吃饭也要被指定——学校的控制正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这种被名为利益的包装纸包装出来的“关怀”,实质上是一种成人对青少年的权力展示。它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,也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。
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思维的公民,而非驯服听话的“绵羊”。当学校通过种种手段强化对学生的控制,它实际上是在传递一种错误的价值观:服从高于思考,统一高于个性。这种伪集体主义是大大的有伤于学生对于集体主义的看法的。真正的集体主义是每个人都得利,而不是这样只有背后的威权操作者得利
三、 被忽视的声音:学生权益何在?
在一次次“退步”中,学生的声音被忽视,我们的权益被漠视。学校管理应当遵循“以学生为本”的原则,而不是将学生视为需要严加管束的对象。学生有权对校园生活提出意见和建议,有权参与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决定。我们要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学生会,而不是学校统治阶级的傀儡
纵观历史,校园从来都是思想碰撞、追求自由的地方。倘若连吃饭的基本选择权都被剥夺,那么我请问学校与监狱有什么区别(当然这里指的是白公馆之类),学校的职责是提供教育,而非经营“监狱式”的封闭王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