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章开始我们先引用一下这个霸王条款的原内容
“我是2024级x班学生xx,午休地址为xxxxx,回家方式为xx,从学校返回家中大概x分钟
家中陪护人XXXX(附有电话号)
我承诺以下内容
1.在上下学期间做好个人防护,不接触陌生人,保证安全
2.做到点对点回家,回家后,务必由陪同监护人在群里回复‘xxx已回家’及在家吃饭视频
3.要根据家校距离远近,合理安排返校时间,做到不提前,不迟到
4不在学校附近逗留,不到校园周边小饭店,小饭桌和其他饭店就餐,不到附近商店购物,不买路边三无产品等
5.严格执行交通规则,不在马路上打闹,横穿马路,遵守社会公德
6.在中午放学后至返校前,请家长做好孩子往返学校事宜,出现一切安全问题后果自负”
首先应当肯定的是,学校此次在态度上较之前有所缓和,并非强制所有学生留校,而是提供了申请回家的选项。这一点值得初步认可。然而,要求统计各班出校人数这一操作,却令人难以理解其实际用意——该数据既不影响食堂备餐数量,也不对校门人流疏导产生实质作用。究其原因,不外乎是许多学生因申请流程繁琐而被迫放弃回家。由此可见,学校表面上放宽管理,实则只是将“全面禁校”的高压态势转为一种更为隐蔽的控制方式。不过是从“中火”调至“小火”,同样是煮青蛙,小火不会让青蛙挣扎,减少了煮青蛙的成本,学校这样做,就是为了减少管理的成本。今天可以通过复杂的申请出校,以后难保不会再度收紧、全面封禁。
回看该承诺书本身,其本质仍是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巧取豪夺。学生的午休时间本应属于自主安排的合理范围,而当前政策却将“吃饭”这一基本人权纳入严格管控之中,甚至以“安全”之名推行高度仪式化的监督手段——包括群内报到、拍摄就餐视频等,实则是将责任抛给了学生家长,并强化对学生的行为追踪。倘若一所学校连学生“吃什么、在哪吃”都要如此干预,甚至以承诺书的形式予以约束,那么它与监狱何异?监狱可以按时防风,而作为学生走出校门都要被签承诺书。被监控,被分裂,被恐慌“后果自负”,这就是通钢一中打出去的名号吗?
我们并不否认学校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的初衷,但当管理手段趋于极端,当合理自由被压缩至近乎为零,所谓“为了你好”便已然异化为“为了管得方便”。这是显然在节约管理成本。学校的责任本来就包含了管理学生,不加管理是玩忽职守,就更不要说管理不当了。
如果学校方面可以看见这篇文章,就请回答我是否支持学生的自由,如果拒绝回答,就等于校方将学生视为全程需要监视的囚犯。